Press ESC to close

西游记里,“不打诳语”的唐僧为何用谎话骗孙悟空

86版西游记中,唐僧整天将“出家人不打诳语”放在口中,给你感觉其从来没说过谎话一样。那么出家人不打诳语是什么意思呢,唐僧是不是真的能做“不打诳语”呢?

首先,出家人不打诳语是由佛教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演变而来,凡是出家人,都要遵守的五戒。

19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后,在高老庄对唐僧提到其“断了五荤三厌”就是其中之一,结果被唐僧直接取了个外号“八戒”,影视剧里,猪八戒极为不爽,可是原著中,却是这呆子欢欢喜喜说,“谨遵师命”。可见只佛门弟子都要遵守,不论出家、受戒与否。作为专业的佛教徒、佛弟子,当然更要率先垂范,严格遵守戒条规矩,慢慢便衍生“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俗语,可见出家人比普通人更要讲究诚信。

那么作为得道高僧的唐三藏,其一生有没有真的做到了“不打诳语”呢?

其实不是的,在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中,因为受不了唐僧的唠叨,孙悟空第一次任性出走,而且是主动的。结果被龙王劝转后,唐僧就用了一次谎言来骗悟空戴紧箍儿。书中有

行者道:“师父,你若饿了,我便去与你化些斋吃。”三藏道:“不用化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母亲送的,你去拿钵盂寻些水来,等我吃些儿走路罢。”

展开全文

很明显,此处唐僧故意引导悟空去翻观音赐予的有紧箍儿包袱。待孙悟空解开包袱后,看到一顶嵌金花帽,便问唐僧是不是东土带来的,只见唐僧顺口儿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

一向“不打诳语”的唐僧,此处却顺口说了谎言,且一本正经,面色都不改的,可见其内心对给孙悟空下套是多么的迫切。

等悟空戴上帽子,唐僧马上不吃干粮,默默偷念那紧箍咒一遍,使得孙悟空头痛不已。至此,不受拘束、无法无天的孙悟空开始被紧箍儿所控制,不得不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而这个无法摆脱的紧箍儿成了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一根稻草,也让天上地下知道了孙悟空保唐僧取经的事。直到取完经后,金箍儿才自行消失。当然在求取正经后,孙悟空也不是毫无收获,变成了西游后传里的无所不能的斗战胜佛。

可见,唐僧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和利益,竟然能不顾及佛门弟子“不打诳语”的戒律,对悟空施了计谋,说了谎话。

虽然当时情势所迫、事非得已,但毕竟违背了其整天挂在口里的“出家人不打诳语”的诺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