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分布
砗磲是热带物种,广泛分布于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的热带珊瑚礁海域,在我国主要集中在南海热带海域。同时因为砗磲生长需要阳光,所以主要分布在阳光较充足的浅海。
在我们国家常见的有6种,分别是番红砗磲、库氏砗磲(又称大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和砗蚝。
砗磲价值
近年来,因具鲜艳的外套膜,砗磲又被作为观赏生物。从生态学上讲,砗磲可为其它各种珊瑚鱼类、底栖生物等提供饵料和庇护所;砗磲贝壳能够固着于珊瑚礁盘底质,对礁盘稳定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此外,砗磲与虫黄藻的共生关系使其在吸收利用海水中的氨氮、活性磷酸盐等富营养化物质中扮演重要角色。
砗磲现状
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的砗磲资源还是十分丰富的,如帕劳(美属)、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砗磲资源调查数据均显示砗磲数量相当可观。
我国在1958年由广东省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对西沙群岛砗磲调查数据也证明当年我国砗磲资源非常丰富。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偷捕滥采等影响,世界砗磲资源急剧下降。
据调查发现,海南岛周边原砗磲分布区已几乎难觅其踪迹,仅在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及蜈支洲岛等生态保护较好的海区还有少量个体存在。在更远的西沙也只能见到番红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及砗蚝,像大个体的库氏砗磲也很久没有发现了。
砗磲研究与保护
目前,国际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均将砗磲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护,并实施国际贸易管制。
根据我国《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规定,库氏砗磲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砗磲科其他种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
鉴于砗磲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砗磲进行了系统和集中的研究,在养殖生物学研究、资源保护、砗磲种群遗传、社会经济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发展。最早进行砗磲研究的是帕劳(美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各国科学家相继编辑了有关生物学、各国资源及养殖状况、苗种培育手册、养殖手册和社会经济学研究一系列集刊和专著,建立了完整的砗磲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体系。目前已有22个国家开展了砗磲的人工增殖放流等资源恢复相关工作。
导致砗磲被疯狂采捕的最主要原因是其贝壳,但20年前,砗磲贝壳是不太值钱的,主要沿海渔民用作烧制石灰。只是近年来,部分商家的疯狂炒作才导致了当前的境况。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砗磲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自觉抵制购买与使用砗磲饰品或摆件;同时教育自己的家人也不要购买砗磲产品。
现在市场上将砗磲作为海水观赏生物进行养殖,这种行为也导致了渔民盗捕野生砗磲,造成资源破坏严重,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不购买,抵制砗磲的活体买卖。
保护海洋濒危物种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你所不知道的几个砗磲冷知识
01
砗磲是唯一的与虫黄藻共生的贝类,所以它完全依靠阳光就能够存活。
02
砗磲的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
03
砗磲贝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已知最大的有近1.3米,重量超过100公斤;砗磲也是最长寿的贝类,有些已逾百年。
海洋世界传播 原文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题目有改动,内容有删减)
若发现侵犯您版权的内容,请第一时间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编辑:雷雪雯;初审:林奇琦
审核:汪帼英、韩墨香、林奇琦、李颖、刘亚婷、曾瑛
审核发布:潘云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