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ESC to close

舌肌训练的一些方法

吞咽过程中,舌肌通过固定的挤压改变形状。

吞咽的生理

吞咽分期:口腔准备期、口腔传输期、咽期、食管期。

口腔准备期:是指摄入食物到完成咀嚼的阶段,发生于口腔,主要是纳入食物,对食物加工处理。液体,不需要口腔内进一步加工处理;蜂蜜等高粘度食物和粥粉等半固体食物,通过舌和腭来挤压推送;固体食物,通过咀嚼运动、舌部的协调、脸颊运动引起的搅拌、粉碎、研磨、唾液混合等被处理成食团。

口轮匝肌维持闭合防止食物漏出;颊肌收缩避免食物滞留于齿龈与面颊之间;颞肌、咬肌、翼内外肌维持颌骨、唇及面颊的运动;支配的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支配。

口腔输送期:指咀嚼形成食团后运送至舌跟部,吞咽启动的阶段,主要是食团的形成和运送到咽部前的过程。运输过程:舌尖置于上颌骨后的牙槽嵴处,舌向上方运动,与硬腭的接触面扩大至后方,食团被挤压向后送。同时,软腭上提,舌后部下降,舌根稍前移,食团被挤压入咽部,同时软腭上升,形成鼻咽腔闭锁。口腔期时常一般少于1秒至1.5秒。

皮质与吞咽功能

感觉运动区皮质,在吞咽中起重要作用,该区域与头面部的口、舌、咽喉部代表区临近,利于直接启动吞咽动作。感觉区域的刺激则与周围吞咽信息的传入、整合有关。

舌功能训练

舌正常功能:辨别味道,搅拌食物,形成食团,运送食团至咽部。

舌功能障碍:舌头运动障碍,食物弥散在口腔,难于形成食团,无法运送至咽部。

舌头感觉障碍,较小量的食物难于启动口腔期的咀嚼,口腔期吞咽启动延迟,对食物的温度感觉较差,容易含食物。

训练目的:强化舌活动、力量及协调的控制,促进感觉恢复,从而提高舌头控制食团的能力。

舌训练技术荟萃

*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 舌肌主被动康复

* 电刺激训练

* Masako训练

* 感觉刺激(味、本体、温度等)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训练目的:强化舌肌上抬肌力,增加吞咽时舌骨上抬前移幅度;增强舌控制、协调能力;增强舌运送食物能力。

适应症:脑干病变、脑外伤、鼻咽癌放疗后、舌癌术后等疾病导致舌部肌肉力量及协调不足。

具体操作:1.压力测量反馈仪接上电源;2.往导管中的球囊注入适当的水后连接压力测量仪,并记录此时压力测量仪的基值;3.把球囊置于患者的舌中部,嘱咐患者舌头上抬时球囊接触硬腭,设定初始目标值,上抬舌头使压力测量仪数值维持或靠近目标值;4.重复第三步并用秒表记录下目标值和维持时间,测量10-15次。

舌肌主被动康复练习

训练目的:增加舌肌力量,促进伸、缩、左、右活动范围改善舌头灵活性;增强舌头感觉刺激,改善舌头控制、协调能力;增强舌对食团的控制能力;增强口肌咬合力量;增强唇闭合力量。

适应症:舌运动无力、舌肌萎缩;舌感觉障碍、舌协调性障碍、口肌咬合功能障碍、唇力量欠佳。

具体操作:吸舌器牵拉:用吸舌器的吸头吸紧舌前部,轻轻用力向各方向牵拉舌头;牵拉同时,配合味觉、温度觉等其他刺激;把吸舌器放于上下磨牙间,叮嘱患者作咀嚼或咬紧动作;用上下唇部夹紧吸舌器的头部,使之抗阻力。

年轻有配合能力患者,可用纱布牵拉训练。

舌制动吞咽法(Masako 手法)

训练目的:增加舌根的力量;延长舌根与咽喉壁的接触时间;促进咽后壁肌群代偿性向前运动。

适应症:咽腔压力不足患者。

操作方法:舌略向外伸,用牙齿轻轻咬住舌头或操作者戴手套帮助患者固定舌头,嘱患者吞咽,维持舌位置不变。

舌肌电刺激法

感应电刺激: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一种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特点:双向,不对称。刺激方法:定点短时强电流的瞬间刺激方法;沿肌肉走向的移动方法。电流强度:引起明显肌肉收缩,耐受较差或体弱者可酌情降低。时间一般为每部位5~10次,总时间约20min。

味觉刺激干预

*标准化刺激味道的制作:

酸-柠檬酸:2.7%W/V

甜-蔗糖:8%W/V

苦-奎宁:0.1%W/V

辣-辣椒素:25mg辣椒素先用100%乙醇溶解再稀释到0.025%W/V

分开调制成稀流质储存在4.5摄氏度冰箱中备用。

刺激部位:

甜味-舌尖

苦味-舌根

酸味-舌两侧

辣味-舌部痛觉感受器,可放置于舌面

刺激处方:棉签蘸取后给予刺激;每次刺激3-5秒,间歇30秒,共10分钟。

改良振动棒震动刺激训练

训练目的:促进口腔的浅感觉及深感觉

适应症:应用于口腔的浅感觉及深感觉的障碍的患者

具体操作:改良震动棒的头部放于口腔需要刺激的部位。开启电源震动,振动器的头部口腔里或外滑动,直到被刺激的器官产生动作或感觉

感知觉促进法

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提高吞咽前的感觉输入,是患者能够及时吞咽。

适应症:对吞咽失用、食物感觉失认;口腔期吞咽起始时间延迟、口腔感觉降低。

本体感觉刺激:把食物送入口中时,增加汤匙下压舌部的力量;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如冰冷的食团或有强烈味道的食团;给予需要咀嚼的食团,给予3ml以上的较大食团,借助咀嚼运动提供最初的口腔刺激;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可使患者得到更多的感觉刺激。

冷刺激:对于口腔感觉差患者可用冰棉棒刺激或冰水漱口。置于患者口内前咽弓处并平稳的做垂直方向的摩擦4~5次,然后做一次空吞咽,这样可使咽期吞咽的快速启动。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

舌训练方法综合应用

严重障碍患者:

轻拉舌头做伸舌、缩舌、左右摆舌、舌上下运动

舌头轻擦刺激训练

舌本体感觉按压刺激

冰刺激练习

不同味道味觉练习

中轻度舌功能障碍者:

(1)舌前部运动训练

舌抵上齿、左右嘴角或面颊部内侧

舌伸出绕唇周或舔唇周食物

用舌头顶压舌板或棒棒糖

舌尖抵上牙齿背延硬腭后卷

舌抵爆米花训练

功能音d、t

(2)舌根部运动训练

尽力后缩

漱口动作

打哈气动作

功能音g、k、h

(3)舌中部运动训练

舌中部抵硬腭后缩至软腭处

舌中部贴紧硬腭做上下运动

功能音j、q、x

舌肌抗阻反馈训练研究

年龄、性别、舌泡位置、视觉反馈和测试顺序对比例时人的舌前部和舌后部最大肌力和耐力的影响。

舌肌主被动抗阻的研究

存在的问题:舌根部肌肉无力常见于吞咽障碍患者;有限的训练方式可以训练到舌根肌肉;相关研究较少。

理论基础:高强度(超负荷)原则的肌力训练/神经可塑性。

包括:非抗阻的舌拉伸练习;抗手指阻力的舌拉伸练习;抗机械阻力的舌拉伸练习。

临床指导意义:非抗阻训练的TPB练习不一定比正常吞咽练习效果好;用抗手指阻力的TPB练习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增加或减少阻力;证明了一种可以设计用来进行舌肌抗阻训练的新仪器的概念;用力吞咽法的治疗效果即使在配合sEMG同时使用的情况下仍未可知。

Masako手法的研究

测压显示口咽和下咽咽腔压力均降低,老年个体的压力持续时间延长,UES压力升高,年轻个体无变化。

结论:随着时间的延长,Masako手法可以增强咽缩肌肌力,从而使咽部压力升高。(尚需要相关治疗研究证明)

神经肌肉电刺激剂量对舌肌的影响:通过电刺激治疗,频率的作用,增加舌外肌收缩的时序性。

味觉刺激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吞咽功能即刻显著变化与高浓度的酸和酸甜刺激有关。提示有应用于治疗的潜力(采用更多功能性生理吞咽的刺激模式)。吞咽力学数学化分析有优势。

本文来源:根据2016粤湘赣康复医学论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窦祖林教授演讲稿整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